——石破茂与特朗普的“一小时外交”暴露同盟新裂痕
华盛顿白宫的会谈桌上,日本首相石破茂身体微仰,双腿交叠;对面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却双手交叉,脊背笔直。两种坐姿背后,是一场未能弥合分歧的博弈。
2025年2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首次正式会晤在华盛顿落幕。这场被日本媒体称为“弹丸行程”的访问——从抵达至离境不足24小时——最终以零实质性协议、零关税豁免承诺、零军费分摊结论收场。尽管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宣称“开启日美黄金时代”,但现实却如摩根士丹利报告所警示:美日同盟的蜜月期已终结,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
经济投资:万亿美元愿景下的妥协
石破茂高调宣布将日本对美直接投资提升至1万亿美元,并提及五十铃汽车建厂计划。然而特朗普的回应耐人寻味:“日本投资已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潜台词是“这还不够”18。更关键的是,当记者追问汽车关税时,特朗普仅以“经常讨论的课题”搪塞,暗示未来仍可能对日本车企挥动关税大棒。
钢铁收购案:政治压力下的退让
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计划被彻底扭转。特朗普公开宣称“所有权转移在心理上不可接受”,迫使日方当场改口称将“投资而非收购”。这场价值141亿美元的收购案,最终沦为政治姿态的牺牲品。
能源合作:旧酒装新瓶
特朗普高调推销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宣布日本将启动“创纪录进口”。然而此举实为延续拜登时期政策——2023年日本已是美国LNG第二大买家。所谓的“新合作”,不过是给既定贸易披上外交外衣。
军事捆绑深化,代价全归日本
特朗普高调批准10亿美元对日军售,并赞扬日本将防卫费提至GDP 2%的计划。但细究条款:所有装备均通过“对外有偿军事援助”(FMS)模式采购,即日本需全额支付美国军火商利润。这与特朗普此前要求盟友“承担100%驻军成本”的逻辑一脉相承。
地缘牌难掩战略空心化
双方重申《美日安保条约》覆盖钓鱼岛,并鼓吹“日美韩菲合作”。然而联合声明对朝鲜问题仅泛泛而谈,与安倍时期特朗普承诺“在朝核谈判中优先解决绑架问题”形成鲜明对比——日本在安全议题上正丧失话语权。
会谈中,特朗普一改常态正襟危坐,身体前倾呈防御姿态;石破茂却放松后仰,双腿交叠。这一细节引发日本网民愤怒抨击,斥其为“日本之耻”。
“坐成这样和别人说话?特朗普的表情反映了会晤实况。”
——日本社交媒体热评
更深层的隐喻在于:石破茂试图以“平等姿态”示人,却暴露了日本在同盟中的尴尬定位——既无力反抗美国压力,又不甘沦为附庸。
私交外交彻底失效
安倍曾以高尔夫外交和紧急赴美“灭火”维系与特朗普私交,甚至促成关税豁免。而石破茂虽复刻“安倍路线”(如通过安倍昭惠赠书铺路),却未能换来实质回报。
联合声明缩水暗藏玄机
本次声明仅强调基础合作,篇幅较拜登时期大幅缩减。相比2023年岸田访美时3000株樱花树赠礼的盛大仪式,特朗普对石破茂的接待尽显程式化冷淡——象征美日关系降级为“事务性同盟”。
尽管特朗普声称“未多谈关税”,但其亲口承认对日贸易逆差“必须恢复平衡”。更危险的信号来自白宫幕僚透露:特朗普计划下周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即对贸易顺差国征收报复性关税。
“互惠互利很重要……具体有待讨论。”
——石破茂回应关税问题时显露被动
日本经济产业省内部评估显示:若美国对汽车加征20%关税,日本出口将损失270亿美元,相当于年度GDP的0.5%。
白宫记者会结束后,石破茂匆匆踏上返程专机。他的公文包里没有带回任何书面协议,只有特朗普那句意味深长的评价:“他将成为出色首相——非常、非常强硬。我甚至想,他没这么强硬就好了。”
这句话道破美日关系的真相:当日本试图展现自主性时,美国更愿看到一个顺从的盟友。而石破茂的“平衡外交”——既称要“提升对华信任”又强调日美同盟——在特朗普的零和博弈框架下,注定步履维艰。
没有协议的会晤,恰是两国战略分歧的诚实映照。当“美国优先”撞上“日本自立”,昔日的蜜月同盟,正滑向一场冰冷的交易。
Contact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