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rmation Center

当前位置:
TMGM官网:麦肯锡的AI革命:咨询巨头如何将“生死存亡时刻”变为“生存之利”

在麦肯锡的全球董事会会议室里,每次会议必谈的不再是传统战略议题,而是同一个迫在眉睫的主题: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咨询业的未来。

“我确实认为这对我们的行业是生死存亡时刻。”麦肯锡高级合伙人、AI业务负责人Kate Smaje面对《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直言不讳。她的担忧代表了整个咨询行业的集体焦虑——当人工智能能在几分钟内完成过去需要高薪顾问团队数周才能完成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时,传统咨询巨头的价值根基正在动摇。

在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Bob Sternfels的办公桌上,一份内部报告显示:AI及相关技术咨询已占公司总收入的40%。与此同时,公司已部署约12000个AI智能体辅助日常工作。这一数字仍在快速增长。


01 生死存亡:AI冲击下的咨询业价值重构

咨询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机。当生成式AI能够快速分析海量数据、生成专业报告并提供战略建议时,客户开始质疑:为何还要支付高昂费用聘请传统咨询顾问?这个问题直指行业核心价值主张。

麦肯锡高层对此有着清醒认知。Sternfels透露:“人工智能已成为公司每次董事会会议的必谈话题。”在他的观察中,客户需求已发生根本转变——越来越少的企业愿意仅为战略建议付费,他们更希望咨询公司能帮助建立新系统、管理变革或培养内部能力。

咨询公司Oliver Wyman首席执行官Nick Studer对此深有同感:“管理顾问的傲慢时代已经结束。客户不想要一个拿着PPT的西装革履者,而是希望顾问能深入一线与团队共同创造价值。”

这一转变迫使整个行业重新定义自身存在的意义。AI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咨询服务的核心组件。那些无法深度整合AI能力的咨询公司,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02 智能伙伴:麦肯锡的AI工作革命

走进麦肯锡的办公室,AI已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最受欢迎的工具之一是AI写作助手,它能帮助顾问以经典的“麦肯锡语调”——一种被描述为犀利、简洁、清晰的语言风格——进行表达。

另一款明星工具是逻辑核查智能体,它能实时检查顾问论点的逻辑流程,确保每个建议都经得起推敲。这些工具不仅提升了工作质量,更大幅压缩了项目时间。

这场技术革命始于2015年McKinsey Analytics的成立,但在生成式AI爆发后加速推进。公司开发了专有AI平台Lilli,它能梳理庞大的知识库,将研究时间从几天缩短至几分钟。

成果令人瞩目:麦肯锡实现了30%的生产力提升,客户项目交付时间减半。一家能源公司使用其AI工具后,战略制定时间直接压缩50%。

“我们正从‘人做工作’转向‘人管理AI做工作’的模式,”一位麦肯锡合伙人这样描述变革,“每位顾问都将拥有AI工作伙伴。”

03 团队重塑:从人海战术到人机协作

AI的深度整合正在彻底改变咨询项目的团队构成。Smaje提供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过去,一个标准的战略项目需要一位项目经理和14名顾问;如今,同样的任务可能只需要一位项目经理、两到三名顾问,加上几个AI智能体即能完成。

这一转变带来了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对初级员工执行重复性任务的需求锐减,而对拥有数十年经验、能洞察问题本质的资深合伙人需求大增。人才金字塔正在重构——塔基变窄,塔尖价值凸显。

招聘标准也随之转变。麦肯锡现在更青睐“快速学习者”和善于团队协作的人才,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精英。在AI时代,学习能力比既有知识更重要,协作能力比个人英雄主义更有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效率大幅提升,麦肯锡坚持不会因AI而裁员。员工总数从2023年的约45,000人降至40,000人,但公司解释这主要是修正疫情期间的过度招聘,未来几年仍计划“积极”招聘。

04 商业模式转型:从建议提供者到价值共创者

面对行业颠覆,麦肯锡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的按项目收费模式正被结果导向的合约取代——目前约25%的业务采用这种模式,将部分报酬与项目是否达成特定结果挂钩。

这一转变源于客户期望的根本变化。企业不再满足于接收一份精美的战略报告,他们要求咨询公司成为价值创造的真正伙伴,共同承担风险与收益。

与此同时,AI咨询已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线。为帮助企业应对AI转型挑战,麦肯锡开发了系统的方法论:重塑工作流程、加强AI治理、建立伦理框架、重新培训员工。这些服务现在贡献了公司40%的收入。

公司也在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例如帮助企业识别和培养未来高管。“这类依赖人类深度经验的业务,我认为不会被AI颠覆。”Sternfels强调。在AI时代,人类独特价值反而更加珍贵

05 行业洗牌:咨询业的AI军备竞赛

麦肯锡并非唯一觉醒的巨头。整个咨询行业已展开一场激烈的AI军备竞赛。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安永发布了智能问答3.0,聚焦企业ESG管理场景。该工具提供ESG叙事线一键生成、议题库智能构建等功能,标志着专业服务从问答工具向智能顾问的转变。

贝恩公司则选择与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吴恩达及其新成立的咨询公司AI Aspire建立战略合作。贝恩数字能力高级合伙人Chuck Whitten直言:“技术和AI驱动的收入已占贝恩业务的30%,预计未来几年将增长到50%。”

德勤则与科技公司Palantir结盟,共同开发了德勤-Palantir企业操作系统(EOS),将专业知识与先进AI平台结合,为商业和政府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这场竞赛的胜败关键在于工作流程的重塑能力。麦肯锡2025年研究报告指出:在所有影响企业从生成式AI中获益的因素中,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影响最大。那些只简单应用AI而不重构工作方式的企业,将无法释放技术的全部潜力。

06 生存之利:将危机转化为战略机遇

面对AI带来的生存威胁,麦肯锡选择了一种积极拥抱的态度。Smaje将这场危机视为“一次生存之利”,暗示公司正将挑战转化为战略机遇。

这种转型需要领导层的坚定承诺。麦肯锡研究发现:CEO亲自监督AI治理与企业从AI中获得更高收益密切相关。为此,公司已训练数千名顾问掌握AI工具,并与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建立深度合作。

更深层的变革是思维方式的转变。麦肯锡现在强调“agentic AI”概念——自主系统处理复杂决策,将机器精度与人类判断有机结合。这种协同模式既避免了过度自动化陷阱,又放大了人类专业知识的价值。

公司治理结构也在适应新时代。为避免领导权争夺干扰转型,麦肯锡改革了领导选举程序:全球管理合伙人任期改为六年,董事会成员从30人减至12人,并设立独立董事会主席。这些变革旨在确保公司在技术颠覆期保持战略定力。


咨询行业的变革速度令人目眩。仅仅两年前,AI还被视为辅助工具;如今,麦肯锡40%的收入已来自AI相关服务。当安永推出ESG智能顾问,当贝恩携手吴恩达构建AI能力,当德勤与Palantir共建操作系统,整个行业已进入深度转型期。

“管理顾问的傲慢时代已经结束,”Oliver Wyman首席执行官Nick Studer的断言回荡在行业上空。那些坚持“拿着PPT的西装革履”传统的咨询公司正被淘汰,而像麦肯锡这样将12000个AI智能体融入工作流的变革者,正将Kate Smaje所说的“生死存亡时刻”转化为真正的“生存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