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rmation Center

当前位置:
TMGM官网:鸽派领袖的“鹰式警告”:特朗普关税打乱美联储降息棋局

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Austan Goolsbee)——美联储内最坚定的鸽派声音之一——7月12日发出罕见警示: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35%、巴西50%的新一轮关税,如同“向经济局势中扬起了新的尘土”,使通胀前景再度混沌,迫使美联储可能推迟市场期盼已久的降息进程。这位年初还力主7月降息的票委坦言:“这使我更难支持总统呼吁的降息。”


一、鸽派转向:从降息推手到“观望”旗手

  1. 立场逆转的深层逻辑
    就在两个月前,特朗普暂停4月“解放日关税”计划后,古尔斯比曾乐观认为降息窗口即将开启。但新关税精准打击关键贸易伙伴:加拿大35%的税率剑指汽车与能源产品,巴西50%的关税则报复其“数字贸易攻击”,直接冲击铜、大豆等战略物资供应链。企业反馈显示,恐慌性囤货已开始推高短期价格,而8月1日的“最后期限”更可能引发需求透支后的衰退。

  2. 历史阴影重现
    古尔斯比将当前形势与4月3日类比——当时特朗普提出“对华34%关税”等激进措施,一度令市场通胀预期飙升。尽管该计划被暂停,但企业决策已被打乱:“若商家反馈重回4月状态,降息将遥遥无期。”这种政策反复性造成的“预期污染”,比单次关税冲击更令美联储头疼。


二、美联储内部分裂:降息共识遭遇关税冲击波

  1. 通胀持久性之争白热化

    • “一次性冲击”派:以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为首,认为关税仅造成短期物价跳涨,长期通胀预期仍锚定在2%

    • “结构性通胀”派:古尔斯比指出,反复加税迫使企业建立“关税防御性库存”,形成“囤货-涨价-工资追涨”的恶性循环。6月会议纪要显示,超半数官员担忧通胀可能长期化,需维持高利率应对。

  2. 降息时间表悬于数据钢丝

    • 7月梦碎:古尔斯比态度逆转后,7月降息概率已跌破20%

    • 9月存疑:高盛仍押注9月启动降息,但前提是7-8月CPI证明关税未渗透至核心通胀

    • 最大变数:若特朗普8月对伊朗/俄罗斯油国开征“次级关税”,通胀恐彻底失控


三、政治博弈:白宫的双线作战

  1. 美联储主席争夺战升温
    特朗普加速布局鲍威尔继任者,意图通过“影子主席”干预货币政策:

    • 哈塞特(概率33%):白宫经济顾问,6月密会特朗普后支持率飙升,被质疑独立性

    • 沃勒(概率7%):现任理事,主张“数据驱动”,获华尔街信任却遭特朗普冷遇

  2. 独立性保卫战
    白宫近期以“总部翻修超支”为由施压鲍威尔,古尔斯比则强硬回应:“美联储文化就是坚守独立性”。这场博弈凸显央行独立性与民粹主义的根本冲突——特朗普既要降息刺激经济,又用关税制造通胀,让美联储陷入政策逻辑的死循环


四、全球市场:美元溃败与资产价格背离

  • 美元跌至三年新低:DXY指数年内暴跌6%,资金涌入日元、瑞郎避险

  • 股债市场分裂:标普500创新高 vs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4.8%,反映市场对“软着陆”的深度怀疑

  • 欧元成赢家:受德国财政刺激推动,欧元兑美元年内大涨13%,荷兰合作银行看涨至1.20

古尔斯比的“尘土”之喻,揭开了现代央行最深的困境:当政治力量不断向经济数据投掷沙尘,货币政策的光学透镜再也无法对准焦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与降息喊话,本质是一场“左手制造通胀、右手要求解药”的荒诞剧。

随着8月1日关税大限逼近,美联储的“观望”已非谨慎而是无奈。若政治干预最终碾过央行独立性红线,古尔斯比警告的将不止是推迟降息——而是一个失去锚点的全球货币体系。